第三百八十六章 奇袭,被奇袭-《大雍一小兵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2/3)页
    李愬也相当低调,到了前线,就对众将士说:「圣人派我到这儿,是因知道我性格温和,特派我来安抚大家。至于打仗,不是我的专长和目的。」
    此时在外征战四年的官军,厌战情绪十分严重,李愬的到来让大家吃了定心丸,有这样的温和派将领
    当家,至少短期内不会对淮西发动大的攻势。
    吴元济也松了口气,没了几个成名的大将,来了个菜鸟,他也可以喘口气,淮西军渐渐放松了警戒。
    李愬在军中走营串岗,与兵士同甘共苦,打成一片,很快获得了兵士们的喜爱。他们发觉,这个新来的主将不太冷,很有人情味。军心和战斗力都在不知不觉中稳定和恢复。
    官军恢复战斗力后,李愬开始不显山不露水地对吴元济进行小规模的骚扰。每次出兵,并不以占城掠寨为主要目的,而是要人—吴元济的人。
    李愬先是活捉了吴元济手下的将领丁士良,对丁士良以诚相待,引为上宾,最终丁士良诚心归降。
    根据丁士良的建议,李愬又出奇兵生擒吴元济手下大将吴绣琳与李祐,特别是李祐,是吴元济手下第一猛将。
    李愬招降李祐,在官军中引起了很大争议,因为在四年的攻淮战争中,李祐杀了官军不少的将士。官军内部要求杀死李祐的呼声很高。
    可李愬还是力排众议,不但收降李祐,还委以重任,并派人保护李祐的人身安全。
    吴元济发现一不小心自己身边的三员猛将就被人给挖走了,才知道自己面对的对手并不好对付。
    与此同时,李唐朝廷停止了对成德节度使王承宗用兵,开始对吴元济形成了合围之势。李唐李光颜部在郾城大败淮西吴军,灭敌三万。吴元济得知郾城失守,十分恐慌,将亲兵及蔡州守军全部调往北线,以增援董重质防守的洄曲。
    元和十三年九月,李祐见奇袭的条件已经成熟,向李愬进言说:淮西精兵都在洄曲和边境,守卫蔡州的全是老弱,可以乘虚直捣其城,出其不意,一举擒吴元济。
    李愬在充分地了解敌我双方军事情况和力量对比后,深以为然,派人赴郾城将奇袭计划密呈裴度。裴度十分赞赏,同意出兵。
    元和十一年冬十月初十,风雪交加,叛军放松警戒。李愬利用了这有利于奇袭的天气,命史旻留镇文城,命李祐、李忠义率训练有素的敢死队三千人为前锋,自己与监军将三千人为中军,命李进诚等将三千人殿后。
    军队的行动十分秘密,除个别将领外,全军上下均不知行军的目的地和部队的任务,李愬只下令说向东。.
    元和十一年冬十月十日入夜时分,李愬军东行三十里后,到达了张柴村,乘守军不备,全歼包括负责烽燧报警士卒在内的守军,占据了吴元济蔡州的前哨。
    李愬待全军稍事休整和进食后,留五百人守张柴村,防备朗山方向之敌,另以丁士良率五百人切断通往洄曲和其他方向至蔡州的桥梁,然后下令全军连夜冒着风雪前进。
    诸将问军队开往何处,这时候,李愬才宣布说,此行的目的:入蔡州,活捉吴元济!
    诸将闻说皆大惊失色,直呼李愬上了李祐的当了。然而军令如山,开弓没有回头箭,大军连夜冒着风雪向东南方向的蔡州急进。
    此时夜深天寒,风雪大作,旌旗为之破裂,人马冻死者相望于道。张柴村以东的道路,军中无人认识,人人自以为必死无疑,但众人都畏惧李愬,无人敢于违令。夜半,雪愈下愈大,这八千人的军队就这样不知不觉强行军三十五里,终于抵达蔡州。
    接近蔡州城墙的地方,有一处鸡鸭池,李愬令士卒惊扰鸡、鸭,以掩盖行军之声。自从吴少诚抗拒朝命,官军已有三十余年未到蔡州城下,所以蔡州人毫无戒备,未发现官军的行动。
    此时蔡州城下起了漫天的大雪,冬夜显得如此寒冷和安静。吴元济居室内,却是另一番天地。
    屏风前,支立的铁盆里木炭放肆地燃烧着,映红了整个房间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