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而红薯,产量也比很多的米要大。 但是天气已经寒冷,玉米的种植在安邑还没有得到尝试,准备明年开春再试试。 原本的作物谷,黍,稷,菽等还是保留了一半,如今的食物是为了果腹,但是一日三餐只吃土豆和地瓜,还是草率。 而红薯,则是在飞鹰军驻地的原阳大展拳脚,原阳位于和楚国交界的西南境,整体要比安邑温暖的多,所以红薯长势喜人,又是苗和果实都能吃。 西南还能种稻米,只是产量不如湖州天九府那边儿高。 所以这次大丰收,让秦晚词的空间直接就升到了三级。 而那些时刻关注着晋国的其他国家也都得到了消息,然后就直接给晋国发来了国书,主要目的还是那些种子。 莫予书又开始忙碌了起来,几国来访,这可不是小事儿,重要的是,要怎么在这些国家宰上一笔。 慕长卿和慕长策也收到了大燕的信,他们就在晋国,皇帝让他们直接代表大燕,争取一下那些种子。 大燕位置更靠北,寒冷,农作物不易成活,所以大燕人多是肉食,蔬菜水果和谷物很少。 慕长卿看着那封国书,叹了一口气,她就猜到了,这么重要的东西,肯定就不是个人的事情,而是国家之间的事情了。 于是也回信,让大燕准备好金银珠宝。 大燕国王看到女儿的回信的时候,还有些疑惑的看了一眼他们的国师:“我以为要准备多珍贵的东西呢,就外面那些捡不完的石头?” 国师恭敬:“我之砒霜,他之蜜糖。” 大燕皇帝摆摆手,“多装几车,给晋国先送去当见面礼。” 这次的来访,不仅是北境的大燕,西北境的齐国,西南境的晋国,就连南境的郑国,东境隔海的周国等周边儿几个小国也都递了国书。 郑国气候温暖,地大物博,农作物繁茂,没想到也会对这些感兴趣。 等莫予书将这些批复完,空气便又冷了一些。 几个国家的使团也在护卫们的护送下慢慢向晋国前来。 南宁城的一切都要安排妥当,可是此时御膳房却又出现了问题。 因为之前陈青罗又杀又罚的,导致御厨成了高危职业,很多老厨子都尽量紧急退休。 而新御厨,则是以范正为首,可是哪怕是范正,要接待这么多国家,考虑不同的口味和爱好,忌口,那也是有些为难。 第(2/3)页